第二套人民币的故事

2019-07-11 03:00:51
作者:用户投稿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历史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具有战时货币的性质,单位价值低,货币面额种类、版别较多,印刷质量、纸质较差,存在种种不足。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在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金融物价的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财政收支基本实现了平衡,并略有结余。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我国的货币制度,以便利交易和核算,国务院于1955年12月21日发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收回旧币(第一套),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决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3种硬分币。这是人民币硬币发行的开端。
  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面额,分别是纸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硬币1分、2分、5分;由于后来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使第1套人民币的版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即1分券(币)2种、2分券(币)2种、5分券(币)2种、1角券1种、2角券1种、5角券1种、1元券2种、2元券1种、3元券1种、5元券2种、10元券1种。这套人民币面额结构较为合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具有完整货币体系的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并发行了金属分币,其面额结构体系成为未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

第二套人民币与苏联代印的关系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由国内设计绘样,委托前苏联代印,称为苏印"三种票"。后来,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废除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1962年7月-1964年5月向苏方索回代印资料;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至5月14日止为收兑期。收回苏印"三种票"后,市场上大票缺乏,不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此,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深棕色5元券,其主景图案与苏印5元券相同,但该原版是由我国自己的雕刻师刻制的,印钞纸首次采用了国产满版水印纸。由于当时不具备生产10元券的条件,因此,该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我国自己设计、雕刻、印刷及当时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大面额货币,在当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套人民币中面值3元、5元、10元纸钞是新中国人民币由其它国家代印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体现。

第二套人民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极大的重视和关怀,尤其是周总理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该套人民币的初步设计方案,于1950年1月上报中共中央,同年5月,中央原则批准。陈云批示:"此事应该准备,但仅仅是准备,不能草率。必须讲究纸质之统一,图案之适当,颜色之配备,秘密符号之拟制……,此外,票面尺寸、票额大小,均须慎重研究才能决定。"195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报了人民币的设计、印刷方案。周恩来亲自审核了该方案及每一个票版的画稿,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即人民币上不要印毛主席的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排列应将从右向左改为从左向右的的顺序排列,并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如1分券的主景设计中,原来的汽车是我国装配的美式汽车图样,建议"还是改一下为好,免得外人误会"; 2角券上毛泽东号机车头上有毛主席像,建议改为五角星;1元券原设计稿主景为天安门,有红旗、彩灯及毛主席像,批示将红旗、彩灯和墙上挂像去掉;2元券原设计稿为金黄色,与其他主币色调很不协调,且1元券与2元券之间的色样,"在广大劳动群众的习惯上易于混淆",建议改为蓝色;5元券的主景"民族大团结",原设计稿为群像中有人高举毛主席的画像,周恩来指出:"民族大团结的主景可用,但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不要把他的像画上",后换为两幅语录牌,周恩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及"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对10元券,周恩来指出原设计的工农兵主景中的"农妇","年纪太苍老,要画得健康一些","战士的形象不够英勇,手中拿的还是美式卡宾枪,不恰当",要求重新修改完善。中央领导人的极大关怀和明确指示,为很好的完成这套人民币的设计与印刷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拒绝在人民币上使用自己的头像

  自1955年3月1日起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印制发行了11种面额、17种版别的第二套人民币。
  设计人员考虑到苏联卢布有列宁像、英国英镑有女王像、美国美元有华盛顿、林肯像,认为新中国的人民币应该画上领袖毛泽东像。因此,原稿伍元券是少数民族抬着一幅毛泽东画像,一元券是天安门城楼正面挂毛泽东画像,二角券的火车头也挂毛泽东像。上报中央审批时,毛泽东再次坚决反对。
  对于其他票券的图案设计,周恩来总理一一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做了一系列指示。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规定收回折合比率均为1:10000,即第二套的一元等于第一套的一万元。同时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硬币,使新中国货币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从此人民币的币值得到空前稳定。当时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袁世凯时期,一镑银元买一锅牛肉;蒋介石时期,一万法币买一条牛腿;毛泽东时期,一百元人民币买一头小牛。”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制作工艺及特点

  第二套人民币在总结第一套人民币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步,是一个新的提高,它使我国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这套人民币发行后,人民群众热烈称赞新币好看,好认,好使。更加方便了人民群众的使用和货币流通,提高了我国了我国人民币的信誉,稳固了人民币作为我国唯一合法的、稳定的、信誉最高的货币的地位,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发展。第二套人民币设计指导思想明确,强调设计印制质量,增强了防假效能。
  这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强调设计主题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主题设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币采用近、现代交通运输、机械、发电等主题画面,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1、2、3元券,分别采用天安门、宝塔山、井冈山龙塬口等中国革命圣地为主题;三是5、10元券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题材,反映各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这个主题。该套人民币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三是除分币外,其他面额人民币全采用胶凹印刷,10元券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接线技术。这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防伪反假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四是人民币采用了藏、蒙、维吾尔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种面额字样,具均为各族著名人士书写,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使用。
  这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为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文蔚书写,已成为书法精品,后两套人民币仍沿用此字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行标基本采用这一字体。
  第二套人民币经过了自印、委托苏联代印及改版、过渡版的过程,这也是人民币印制事业发展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我国货币生产印制工作在技术、设备等方面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的艰苦奋斗的历程。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高峰,以及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决定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3种大面额人民币的情况下印制发行的。这些问题反映到货币生产上的突出矛盾是,货币需求量剧增,发行库存严重不足,印制生产力又上不去,尤其是印刷技术、钞纸技术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燃眉之急,被迫增加2元券产量,发行库存黑色1元券,加速改版5元券的印制,从而形成主币的过渡版。由于当时不具备生产10元券的条件,改版后5元券成为第二套人民币的最高面额券,其历史作用极为重要。

注:
第二套人民币的价值体现:
  1、2005年是第二套人民币发行50周年,国务院于1955年12月21日发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收回旧币(第一套),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
  2、第二套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具有完整货币体系的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并发行了金属分币,其面额结构体系成为未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
  3、第二套人民币中面值3元、5元、10元纸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由其它国家代印的人民币。
  4、第二套人民币得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极大的重视和关心,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核了设计、印刷方案及每一个票版的画稿。
  5、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为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文蔚书写,已成为书法精品,后两套人民币仍沿用此字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行标基本采用这一字体。
  6、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当时群众性收藏基础较薄弱、其存世的数量极少,品相完好、完整配套成册的就更显珍稀了,在当今收藏市场上是最难收藏到的一套人民币,其中10元面值的纸钞,品相较好的已经上涨到近30000元一张了。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