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第一套人民币在社会主义经济恢复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民党政府对我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破坏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主要手段就是制造假钞,全方百计输入到大陆扰乱金融,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货币制度,在此形势下,纸币的防伪被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第二套人民币也就应运而生了。
将三个最高面值(三元、五元、十元)送交苏联代印的史实中不难看出,政府当时对于第二套人民币防伪方面的重视程度。具史料记载:原本计划印制的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也全部改为3元、5元、10元的小面值,其中也有防伪方面的考虑。那么这样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甚至是迫切解决的防伪问题在实钞中又有何反映呢?本人希望本文能给您一点点启示。
一、纸张防伪。
生产第二套人民币的专用纸张主要有:国产钞票纸(1分、2分、5分)、美国钞票纸(5分)苏联钞票纸(3元、5元)、苏联特制国徽固定水印纸(10元)、苏联特1号小五星水印纸(1角、2角、5角、1元、5元)苏联特2号小五星水印纸(2元)。可见,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几乎全部采用了国外的纸张进行二套币的印刷。
根据上述资料不由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后期改版的黑一元和黄五元是用了什么纸张印刷?从印制时间上看,红一元因“质量问题”或者某种新为人知的情况进行了改版,改为了“黑一元”。此过程过渡自然,其纸张自然仍旧采用了红一元的苏联特一号五星水印纸,而实钞上也确实如此,表现出的状态是纸张手感厚实而挺括,水印为空心五角星水印。而改版后的“黄五元”所用纸张似乎有所变化了,作为原有代印五元的“继任者”,它的诞生甚至充满了传奇色彩。雕刻大师吴鹏越接到五元券的雕刻任务被告知只有短短的24天!这在以往动辄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可见当时情况的紧迫!中苏断交并停止各种印钞纸的供货是必然的情况,而改为自己纸张印刷也只能是必然的选择。由此,“黄五元”肯定是我国自行研发的第一批钞票纸。至于第二个“枣红一角”所用纸张的相关联想,还是等到三版币的文章中再叙述吧。
综上,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张品质上不输甚至超过第三版人民币,纸张防伪角度也处在领先低位。
二、凹印工艺防伪。
第二套人民币所处年代正是凹版印刷防伪盛行的年代,这版自然绝大多数的防伪技术手段均出自凹版印刷方式。其中非常显著且有中国特色的有以下几项:
1、手工雕刻
二套人民币手工雕刻部分依然要提到吴彭越大师,他承担了二元、五元(改版后)及分币券上的主景雕刻任务,他雕刻的五元券人物众多,人物线条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堪称经典的雕刻作品。但本人认为真正炉火纯青的表现还是他三版币上精彩演绎,达到了无法企及的世界顶级的高度!
2、“黑白线”技术
“红一元”与“黄五元”上的“黑白线技术”
壹圆文字的周围采用了形态为实线与空心线交织的“黑白线技术”,伍圆文字周围也采用了此技术。这项技术由1951年北京印钞厂的刘观润和商伯衡等研制成功,它改变了沿用40余年的钢凹版机器雕刻几何图案全部用黑线组成的传统的工艺制版。
3、暗花技术
“黄五元”上的暗花技术
钢版雕刻暗花仍旧属于机雕凹版工艺中的一种,但在后期工艺中加入化学深浅腐蚀工艺,使之出现不同层次的线纹,立体效果和艺术效果显著提高。这项工艺在老挝解放战线基普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4、变点技术
“黑一元”与“黄五元”上的变点技术
上图中的变点技术在纸币四周团花的补充部分加以运用,起到衬托花团的作用同时也兼具的防伪的功用。
5、浮雕技术
“蓝二元”上的浮雕技术
浮雕技术利用线纹的粗细或者走向的变化构图,形成类似浮雕感的图案,第二套人民币上多个票种采用了浮雕技术,这种技术即体现了设计的美观又兼顾防伪因此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比较典型的有72版丹麦克朗。
三、油墨。
二套币中出现了红一元变成黑一元的情况,中间有油墨出现的问题,但是,从整个二套币的票面状态看其油墨特征要明显比一套币提升数个档次。特别是从角币开始就开始采用了防伪性更好的凹印油墨,元券更是双面凹印,油墨来源甚至是美国、英国、甚至香港购进,可见二套币无论在油墨的质量和使用的数量上都有大幅的提高。表现出的红、蓝、黑、踪等多色的凹印油墨效果也是可圈可点。这些无疑对防伪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平版印刷。
“黑一元”背面及“蓝二元”背面
平印在二套币中占很小的区域,甚至是不起眼的位置,但却是二套币中很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上述两张纸币的背面均采用了多色平印,图案一个是菊花一个是玫瑰花,不仔细看还真容易忽略。上图中的边框部分设计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元素,比如二元采用了窗棂的构图,“绿三元”背面则是敦煌壁画的“飞天云纹”。
本人认为平印效果最好的当属“红一元”的放光芒,从金光灿烂到霞光万道,相当震撼!(暗色条带的平印效果采用了何种印刷方式?待日后研究)
第二套人民币在防伪上有了跨越式的进步,甚至目前的收藏过程中都鲜有假钞,“绿三元”至“大十元”的高面值更是品质优良,特别是十元券的固定国徽水印至今看来都异常精彩,某种程度说二套币的防伪水平甚至高于三版的说法也并非是一句空谈!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人民币收藏系列—— 点评二套币中的“红一元”与“黑一元”
第二套人民币中出现了同一面值两种版别的现象,它们被称为“红一元和黑一元”,这种同值不同色的奇特现象在所有人民币印制中虽不能称“空前”但可以叫“绝后”了,在它出现之前有同样现象的是一套币中的“红蓝火车、大桥五十元券”和“黄兰北海百元券”。
“红黑一元”并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有颜色变化那样简单,中间的票面特征的差异和其背后的故事更值得玩味,探求其中奥秘就更显趣味了。
一、探秘红与黑的色彩变化。
对于这种情况,几乎所有资料都只有一种解释:容易褪色。我倒认为并没有这样简单!红与黑的变化间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间!
红一元发行时间1955年3月1日,黑一元发行时间1961年3月25日,红一元印制初期为什么没有发现褪色问题?而是继续印了六年以上呢?褪色一说只不过是后面的人说的而已,中间的缘故又有几人得知呢?
本人大胆推测:褪色是其退出流通原因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更多的是当时印制中各种技术因素的制约造成的!或者是原材料的匮乏导致的必然结果!
从红黑一元券的印刷情况就可以看出,红一元的印制难度远高于黑一元,主要表现在底纹的印制难度和工艺的复杂性,还有就是红色凹版油墨的使用。
精彩的底纹设计(金灿灿的天安门霞光万道)
红一元与黑一元在制版难度上相差无几,均采用手工雕刻与机雕相结合,印刷上体现红一元更高超的地方是其底纹的印刷和颜色的运用,上图中天安门四周的黄色放射是线纹以及左右两边的放射式淡绿色带状条纹,这样的底纹设计可谓独具匠心,霞光万道的天安门熠熠生辉,雄伟壮观的景象顿时跃然纸上,而且整张纸币采用象征胜利的红色基调,更显纸钞的美观。就是这样一张突出政治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纸钞,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换成黑色的,也许,在更换成黑一元的那段时间中,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事件,最有可能的就是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完全掌握纸钞印制中的绝大部分技术和红色油墨的研制。
从一套与二套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者属于质的差距,一套印制水平是我们自己真正的水平,短短几年就有第二套人民币质的飞跃了吗?其实,二套币准确的说是苏联的水平!在中苏关系的起落中,二套币中券别印制水平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细微变化。红黑一元的变化恰恰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所以,在红黑一元的变化问题上我更相信五十年代末随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撤离,我们的红一元无法再继续印下去了,或者说更加难以合成制造这种颜色不够稳定的红色凹版油墨,再干脆就是苏联不再供应这种红油墨了,也许,这些解释要比容易褪色的解释更加符合实际一些。
二、票面变化体现历史变迁。
红黑一元券票面图案除四周团花图案差异外,最重要的要数天安门上的两处变化:一处是红一元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八盏灯笼,黑一元被“摘掉”了,第二处是红一元城楼上没有悬挂标语,黑一元上悬挂了两栏著名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两处变化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两栏标语一直悬挂到今天,而红灯笼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9月,中共中央把准备进行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军区又把这个任务下达给军区文工团舞美队。当时负责舞台美术工作的日本籍队员小野和森茂,他俩都是1945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曾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工作,先后为剧社演出设计了《子弟兵和老百姓》、《战斗里成长》等剧的布景,受到了军内外领导群众的赞誉。这次,他俩又同其他创作人员一起,投人紧张的设计创作工作。他们很快绘出几幅不同样式的草图,经过精心筛选,最后把设计有大宫灯而大家又最满意的一幅草图,呈周恩来同志审批。很快,草图批准了。随后又请来做宫灯的老艺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小野、森茂共同制作,"十一"前夕,终于制作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典增添了绚丽的光彩。然而,在1994年国庆45周年之际,天安门上的8个宫灯换成了8个新宫灯,这说明伴随共和国走过45个春秋且颇有"政治身份"的8个宫灯从此"退役"。据悉,"退役"的8个宫灯中,有两个由天安门管理处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向社会拍卖,在1995年2月19日的拍卖会上,以13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宁波慈惠农业有限公司所购得,其余6个由天安门管理处和国家博物馆收藏。
“红灯笼”的一有一无使红一元更显珍贵。票面景象如同往昔!
空心五角星水印
三、关于收藏
本人收藏红黑一元是在2007年初,当时价格正值上升初期,现在两张的价格已接近两千和一千元一张,升值了近三倍,如今想再收一张都有些力不从心了。本人认为:依然可以重点关注全品的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它存世量相比黑一元要小的多,且市场上七八品的下水的为多,全新品已十分稀少了,因此,全品相的更加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