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的背景知识

2019-07-11 03:01:08
作者:用户投稿
第三套人民币的背景知识

  自199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该消息至今,各地的集藏报刊大都报道了在当今集藏市场普遍疲软的今天,还在流通的第三套人民币就一直稳中有升,行情看涨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三套人民币成为2000年集藏市场的一匹黑马呢?

  第三套人民币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发行的第一种票券是1960版枣红一角券,投放时间是1964年。此后陆续有不少票券面世,如一元、二元的年号都是1960年。实际上我们关注一下人民币的发行历史就能够得到好多有用的信息。第二套人民币年号是1953和1956(当然,在人民币方面,纸币一般不在其年号所表示的年份发行,而是顺延一两年。第五套的1999和2005版100元券算是例外),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开始投放市场,1956年号的当然更晚。何以央行和决策者们在短短四五年之后就要考虑设计一套新版人民币的问题捏?这其中有个计较: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三元、红五元、大十元三种券,被称作“苏三币”,是由苏联老大哥代为印刷的,不过设计由国内完成。五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所以再由苏联来印制这些个大额钞票就不大好。当初五元券设计定稿之后,国家留了一套底版;所以在苏三币停止供应后,国家轻而易举地就印出了1956版黄五元。而大十元则没有底版,国内无法印出。所以有一阵子国内市场上最大的面值是五元。这就是问题了,必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生产本国的票子。这就是第三套人民币如此“早产”的原因(当然是比较成熟的)。如果一切顺利,第二套的票子再发行个五年十年也不成问题,第二套也不至于普遍地如此高价了:除了五角券外,张张上100元。

  言归正传,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确实是靠自己的力量的。人行组织了中央美院的罗工柳、周令钊、侯一民等诸大师,还有吴彭越、鞠文俊等诸位高级雕刻家,开始创作。此处先按下不表,一个问题浮现眼前:纸从哪里来?苏联的货源早就断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枣红一角印制了一年就停了,只因为苏联的特一号纸(空心五角星水印纸)用完了。没办法,白手起家也要干。没多久,保定造纸厂抄制出满版空心五角星水印钞票纸,虽说有点薄但足以敷用了。(这里的时间顺序诸君不必细究,洒家得闲自会料理。)实际上,保定造纸厂也不简单,根据我的推想,在保定纸厂最早产出的水印钞票纸中,有更大的量是布币夹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的,理由是:空心五角星钞票纸仅仅用于凸水印一角(含背绿水印),黄五元用的都不一定是国产纸;而布币水印钞票纸印制了五十组的一元券和二十组左右的二元券。还有,空心五星水印纸的质量比不上布币水印钞票纸,因为空心五星的形状不够规则,不够清楚,距离又远,再加上一角券票幅实在太小(是某位爱国志士向党中央建议缩小票幅以节约资源的结果),很容易造成整个票面上见不到一颗星(另外一个计较在这里,就是水印图案只能于票面四周空白处观看,任你多么深的水印,在凹印油墨的掩盖下都是没有可能看出的)。(这里扯远了点,其实可以放在水印技术一节来讲的。)再一次言归正传,诸位大师开始创作,这就是钞票灵魂部分的设计了。显然票面正面和背面的主景题材是中央拍板的:这种问题不能儿戏。这方面中央关怀最多的人当属周总理。枣红一角的主景叫做“干部参加劳动”,周总理将其改为1962年版的“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五角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定稿为“轻工业的”(也因为如此拖到了1972年才定稿),凡此种种。这一套的票面大都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一角五角不提,二角是武汉长江大桥,一元是女拖拉机手,二元是车床工人,五元是炼钢工人,十元是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一元背面是天山牧羊,二元背面是油田,五元背面是露天煤矿,十元背面是天安门。当然一二五角背面主要是花符以及国徽。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藏文。至于诸位大师创作的过程,应该会分散在各节中讲述,自然是慢工出细活,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如果想到,随时添加。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