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珍藏册发行从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发行了11种面值,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15种版别,其中:1分、2分、5分;1角、2角、各1种、5角2种(有水印、无水印);1元2种(红、黑一元)、2元券1种;3元券1种;5元券3种;10元券1种。
人民币稀缺度主要根据票券的存世量来进行评定。它可从票券的发行年代、面值大小、冠号的位数以及收回方式等作为评定标志。
第一,发行年代标志。一般来说,人民币发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为纸币不易长期保存,加之各种原因的破坏、毁损、遗弃等导致存世量较为稀少。
第二,面值标志。一般而言,高面值的人民币较低面值的人民币存世量要少。因为高面值人民币绝大多数都被收回,除了特殊情况,民间一般不会保存。
第三, 冠号位数标志。人民币冠号位数少的票券一般比位数多的票券稀少,位数越多其印制发行数量越多,相对存世量也就越多。
第四,收回方式标志。人民币一般采取两种收回方式:一种是只收不付方式,另一种是限期收回方式。前一种方式比较常用,后一种方式一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地说,采用限期收回方式的票券存世量要少于只收不付方式收回的票券。
第五,限量发行标志,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珍藏册发行量很小,是人民币中的稀缺藏品。
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珍藏册— 马甸收藏官方网站
国务院于1954年12月21日发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在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金融物价的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财政收支基本实现了平衡,并略有结余。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我国的货币制度,以便利交易和核算
发行10年退出流通,变身收藏热点
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珍藏册是目前收藏的热点,具有较好的防伪功能,容易识别,而且印制得很精美,适合大众的收藏与投资。自从2005年开始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出现较大的涨幅,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套人民币纸币流通的时间短,存世量很少,但市场需求旺盛的结果。而第二套人民币珍藏 册纸币多数是通过个人收藏或礼品册成套的方式消耗、沉淀在个人手中,很少会回流到市场上,而针对第二套人民币纸币投资及炒作成分极少,因为市场上的货源很 少,根本没有货源提供炒作,即使有大量的投资资金进入,也难达到炒作的目的。除开分币与5角券仍有成封(即连号100张)的货源外,其他的票券大多是旧票,全新品相极少,很难买得到,市价虽仍不断地上涨,但未来的上涨空间依然极大。
11种面额16种版别,首次发行金属分币
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面额,分别是纸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由于后来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这套人民币面额结构较为合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具有完整货币体系的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并发行了金属分币,使新中国货币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从此人民币的币值得到空前稳定,其面额结构体系成为未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当时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袁世凯时期,一镑银元买一锅牛肉;蒋介石时期,一万法币买一条牛腿;毛泽东时期,一百元人民币买一头小牛。”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外国代印人民币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3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由国内设计绘样,委托前苏联代印,称为苏印“三种票”。后来,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废除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 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至5月14日止为收兑期。
收回苏印“三种票”后,市场上大票缺乏,不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此,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深棕色5元券,其主景图案与苏印5元券相同,但该原版是由我国自己的雕刻师刻制的,印钞纸首次采用了国产满版水印纸。由于当时不具备生产10元券的条件,因此,该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我国自己设计、雕刻、印刷及当时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大面额货币,在当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套人民币中面值3元、5元、10元纸钞是新中国人民币由其他国家代印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