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国内也为印制新钞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档案详细记载了国内送去的物品清单,包括国徽、行长图章和深线花纹钢版,套花画样,民族大团结、石雕和敦煌照片,全套装饰及文字铅版、钞票样本、规格尺寸等等。
一年半后,1954年4月12日,张闻天大使向苏方提出了“新印10元券20亿元,计2亿张”的口头请求,并初步商定于1956年内全部交齐。
1954年10月,张闻天大使正式照会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除与苏方再次确认新印10元券外,还解释:“设计稿样须重新设计,延至今年12月间始可转交苏方,交货期限是否因此亦须相应顺延,亦请考虑”。照会还增加了5元券的印数为“20亿元,计4亿张”。
对于印制计划的再次改动,苏联财政部副部长兹洛比曾回答:“困难当然有,你们有,我们也有,不过是可以克服的,算不得什么”。
最后,苏联代印的人民币全部如期完成,其中有1.6亿张3元券还应中方要求提前了4个月交货。自1953年9月底起,装有成箱人民币的列车一列一列从莫斯科开出,前往满洲里。货物品名被写成“技术装备”,发货者是“苏联木材公司”,收货方为“满洲里进口公司”。交接在满洲里火车站的列车上进行。
为了安全起见,交货俱在白天进行。苏联方面特别提醒:“在中国境内运送时,切勿泄露苏联财政部或国家银行字样”。
在新钞交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1954年7月5日,“苏联木材公司”经理在5元券即将启运时,向我使馆诚实告白:“承印3元券时已完成所规定之任务,但因有一工厂超额印制了95万张,因此数量巨大,故建议仍运交你方”。对于这批苏方擅自加印的3元券,南汉宸行长很快答复同意“运交我方”。
双方共在满洲里交接了9批次的人民币。
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新中国有了第一套采用胶凹套印,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反假防伪功能的人民币。1955年3月1日,苏联印制的人民币3元、5元券和国内印制的2元券、1元券及角、分纸钞共10券种发行流通;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了10元券。后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起限期回收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纸钞,一个月后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