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通宝】
1、基本信息
隆兴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南宋孝宗皇帝赵昚,隆兴年间(公元1163-1164)年间铸造。“隆兴元宝”有折二铜钱,及小平,折二铁钱。铜钱篆书,楷书成对,存世不多。“隆兴通宝”有铁钱存世。
2、外形特点
“隆兴通宝”它最早出现于战国的中后期,从造型上可分为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前者的形制与纺轮相似,即为外圆内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钱币是从纺轮演变过来的。后者一说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类天圆地方说法最早见于史藉的为晋鲁褒的《钱神论》。古代的钱币都是金铸的,其实古代所谓的金应该分黄、白、赤三品,这三品指的是黄金、白银、和青铜。
3、特点描述
“隆兴元宝”折二铜钱,篆体“隆兴元宝”文字旋读,有宽边和窄边之分,背面素。在隆兴年间私铸“隆兴元宝”铁质钱,其周边窄,虽有边但较小,文字顺时针读。有一种铁质钱币特小,直径仅1.8公分。“隆兴通宝”在流通的铁钱,有篆文和楷书两种,其边有宽和窄之分,文字读法上下右左。篆体“隆兴元宝”文字旋读。
4、史书记载
在古代金银作为贵金属称量货币很早就受人重视,在宫廷皇帝常以金银铸器物、铸钱币。据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八记载了宫中凡阁分有娠将及七月,所赐物品中就有“银四千四百四十两、银钱三贯足。”从记载了解到当时流通除大量铸造铜钱外,也铸造金质、银质的钱币,但是真正保存下来的圆形方孔金质币尚未见到,在宋代尤其是南宋孝宗(赵昚)立隆兴年号仅二年(1163——1164)其所铸的钱币如今所知的有“隆兴元宝”和“隆兴通宝”两种,这两种钱币中多数为隆兴元宝折二铜钱,有篆体、楷体二种,小平钱未铸,铁质钱币大小多种,元宝、通宝皆有。
5、出土收藏
金质钱币是一枚外为圆形内为方孔的钱币。从如今所知全国发现的金质圆形方孔“隆兴通宝”仅一枚。现藏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86年,慈溪市龙南乡南岙村一座宋代的砖室墓中出土的。出土时币面已有断裂,但经过清理“隆兴通宝”四字清晰可见,黄色有光泽。该钱币直径2.05厘米,重量为3.25克,经过测试含金量为60%。“隆兴通宝”四字旋读,面为阳文,楷书工整大方,背面为素背。其制法为浇制法形成。经研究认为该币系非流通之货币,系钱币中的珍品。
另一种说法:
“隆兴通宝”是辽钱
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载有一枚金质小平钱,直径大约在20mm左右,重3.25g,将其系之南宋“隆兴”年间铸币。这枚钱币的奇特之处在于钱文书写率意,隆兴通宝四字动感十足,呼应生趣。这种钱文书法辽钱意蕴十足,却与宋钱格格不入。这种钱币北方偶有所见,从现收集到的铜鎏金、银、铜等不同材质的钱币看,这些钱币均出于吉林省北部松原一带。北宋和辽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但从钱文风格看,铸币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时至南宋大辽早已灭亡,更不会袭用辽钱文字风格铸造钱币。而《华谱》所载“隆兴通宝”金质小平钱据云出土于浙江慈溪仅为孤例,北方不同材质的“隆兴通宝”反而不止一见。所以这种形制风格的“隆兴通宝”绝非宋钱,而为辽钱无疑。但契丹人怎会用南宋年号铸钱?这只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隆兴通宝”不是年号钱,而是辽代铸造的一种吉语钱。辽代铸有多种吉语钱,“隆兴”即蓬勃兴起之意,用来铸吉语钱亦无不可。二是“隆兴通宝”有可能是西辽铸币。西辽和南宋同时并存,而金则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因而西辽和南宋有一些国家之间的交往和贸易往来都不足怪。西辽以南宋年号铸造一些各种材质的钱币,以示对南宋友好或赏赐有关往来人员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几乎所有的西辽钱币在东北地区均有发现,“隆兴通宝”也极有可能是其中一种。《华谱》所载出土于浙江慈溪的“隆兴通宝”金质小平钱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西辽与南宋的这种试图建立交往的关系。
6、版别介绍
隆兴通宝金币
南宋·隆兴通宝小平金质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