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重宝版别及知识详细介绍

2021-05-26 16:27:23
作者:用户投稿

  【唐-乾元重宝】


  一、基本信息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


  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二、介绍


  (一)安史之乱中的大钱


  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乾元重宝钱径2.7厘米,重5.97克,钱文隶书,顺读,书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政府于乾元二年铸行乾元重宝重轮钱,钱背面外廓双层,故叫“重轮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文。重轮钱钱径3.5厘米,钱文隶书,顺读。这两种“重宝”在发行中不断减值,乾元重宝重轮钱流通至第二年,改为一当三十,开元通宝小平钱与当十钱皆以一当十,后再改与乾元重宝重轮大钱都以一当三,直至一当一行使。另一方面,在货币不断减值的情况下,物价却不断抬高,一斗米涨至七千文,以至于饿死的人相枕于道。到肃宗死后代宗继位时,便下令停铸大钱,独行开元通宝小钱。乾元重宝为圆形,内有方孔,铸有凸文“乾元重宝”四字,隶书直读。初铸轮廓深峻,后期较为轻小。宝应元年后所铸乾元小钱,背有星、月、祥云、瑞纹。乾元重宝初以1当开元通宝10,两种钱币同时流通。


  (二)、基本信息


  乾元重宝直径2.7厘米,每文重1钱6分,即5克,又叫“当十乾元”。每千文重10斤8钱。


  乾元二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又叫“重棱钱”,1当开元通宝50。直径3.5厘米,重3钱2分,即11.94克(有人测定为12.3克),也有特小的,每千文重20斤。


  三、历史介绍


  (一)时代背景


  唐玄宗的统治前期,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统治,防御回纥、吐蕃的侵扰,在重要边境地区增设一些军镇。军镇管辖几个州,主将叫节度使领兵戍边。天宝初年边境地区的十个节度使共拥兵四十九万之众,而唐王朝的禁军不过十二万,还多是雇来凑数的商贩游民,不会打仗,造成了内轻外重的畸形局面。那时一身兼任平卢(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范阳(治所在幽州,今北京)、河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十五万。安禄山父母为胡人,被杨贵妃收为养子,时常进出京城。当他看到唐朝中央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唐玄宗整天在宫中饮酒作乐,认为有机可乘,阴谋夺取唐朝的天下。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在范阳率领军队十五万人起兵,一路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受抵抗,就很快渡过了黄河,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洛阳,建国“大燕”自称皇帝。过了几个月时间,安禄山率军击溃了唐朝潼关二十万守军,继续西进占领长安,迫使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唐朝经济中心地区的经济衰落了,从此盛唐开始走向衰落。


  (二)制度确立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唐将郭子仪率领军队收复长安,唐肃宗李亨回京后,第二年改元“乾元”。为了筹措军费,填补财政亏空,肃宗根据御史中丞兼铸钱史第五琦的建议“奏请改钱,以一当十,别为新钱,不废旧钱,冀实三官之资,用收十倍之利,”“宜听于诸监别铸一当十钱,文曰乾元重宝。其开元通宝者依旧行用。”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发行了“乾元重宝”当十钱。该钱钱径2.6--3厘米,重约6—10克,每缗(一缗一千枚,也称吊)重十斤,钱文为隶书,直读,“乾”字的“乞”字成钓鱼钩状。版别分狭缘,阔缘,光背,背星,月,祥云,瑞雀,背十,背洪等,按照一当十的比价与“开元通宝”并行流通。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国家财政不堪巨大的军费开支重压下,唐王朝又发行了“乾元重宝”当五十的大钱,该钱背面的外郭为重轮,俗称重轮乾元钱,这种大钱3.6厘米左右,重约20克,每缗重二十斤,但是对“开元通宝”作价则为一当五十。这样,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开元通宝”三钱并行流通,仅半年,市面出现了混乱,通货贬值,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低落和私铸盛行,由于“开元通宝”每枚重四克,五枚即可私铸一枚重轮乾元钱,可获十倍的利益,良币“开元通宝”很快就在退出流通市场,而“犯私铸者日有数百,州县不能禁。”《新唐书·食货四》记载“法既屡易,物价腾贵,米斗钱至七千,饿死者满道。初有“虚钱”,京师人人私铸,并小钱,坏钟,像,犯禁者愈众。郑叔清为京兆尹,数月榜死八百人。”第五琦因推行货币减重政策,引起物价狂涨,被贬职。


  (三)问题重重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接替第五琦为铸钱史的是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刘晏,他担任新职务后立即改行新的货币政策,注意了调整“开元通宝”与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的比例关系,逐步促成统一的币制。首先将重轮乾元钱改为一当三十,并抬高“开元通宝”钱,使其与“乾元重宝”当十钱等价,皆为一当十流通。虽然调整了三种钱的比值关系,但是使“开元通宝”也成为了大钱,货币贬值没有得到解决。


  (四)修改制度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继位,铸钱史刘晏又改“乾元重宝”以一当二,重轮乾元钱以一当三,基本上使各种铜钱都按照它的实际价值流通。但“凡三日后大小钱,皆以一当一。”更进一步将“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的法定价值贬值到它的实际价值以下,使这两种乾元大钱成为良币,有意识地利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迫使其退出流通领域,从而恢复了原来“开元通宝”钱的正常流通制度,收到统一币制的效果,这在货币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乾元重宝”从唐萧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开始铸行,到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一起退出流通领域,也就短短五年时间。


  但是,铸钱史刘晏在执行新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各种钱币的自身实际价值,在收到统一币制的效果时,“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被驱逐出流通领域,而“开元通宝”钱本身又成了大钱,市面价格提高到三倍以上,货币仍然继续贬值,物价仍然居高不下,直到唐德宗贞元末年,由货币贬值造成的好物价才基本降下来。


  (五)传承


  华夏最早的重宝钱始于唐朝乾元重宝。天宝年间唐由盛转衰,肃宗即位,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乾元重宝一当十折五钱,次年增铸一当五十背重轮折十钱,762年又铸小平钱。这些轻重不等的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钱并用至会昌末年。此钱面文隶书,直读,其四字多有变化;钱背则铸有如意、祥云、瑞雀、星、月、洪、十等纹(文)饰,沿承了中唐开元特点并有所发展。


  四、改革曲折


  (一)钱荒


  唐朝“钱荒”问题贯穿始终。安史之乱之后,朝廷财政更加困难。为此,御史中丞第五琦(“第五”是姓氏)建议发行虚价大钱,一当开元通宝十,被唐肃宗李亨采纳,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颁诏施行。乾元二年,第五琦得以升迁,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元重宝以大幅度的钱币减重进行贬值。比如重轮乾元重宝的重量不到开元通宝钱的3倍,法定币值却要等于开元钱的50倍。因此,私铸大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因犯私铸罪而被拷打致死的就有800余人,但仍然屡禁不止。


  (二)通货膨胀


  由于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两种同时流通,人们往往将含铜量较高的开元通宝收藏,而将乾元重宝尽量出手,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乾元重宝发行后,不仅不能解救朝廷财政困难,反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米价高达7000钱,大批人饿死。史书记载“致物价腾踊,饿馑相望”。因此,这项币制改革遭到朝野责难。乾元二年(公元759年)11月,主持这项改革的第五琦被贬任忠州长史。


  (三)草草收场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规定旧开元通宝钱与乾元重宝钱都当10文用,重棱乾元重宝钱当20文。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改重轮乾元重宝钱与普通乾元重宝钱为1当3(即当开元通宝钱3),乾元小钱1当2。3天后又改为一律1当1。于是私铸又转为私溶,每千个乾元钱可得铜20斤,可改铸开元钱3000多文,获利3倍多。


  五、精品


  “乾元重宝”,图一一枚径2.9厘米、穿径0.9厘米、厚0.26厘米,重7.9克。肉厚廓深,铜质纯净,毛刺簇新,未见磨损痕迹,似未流通即入罐之藏品。正面“元”字带二横画无左挑,隶中带行意——这是和常品乾元重宝的最大区别,钱币著述少见收录。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1年11期,应属折十初铸品。图二一枚径3.2厘米,穿径0.9厘米,厚0.2厘米,缘宽0.45厘米,重10克,锈迹斑驳,宽缘大样,从书风上看,与折十乾元重宝同出一人之手,属开炉纪念泉,非常少见,历代泉谱均无著录。


  此二泉何以稀少,这要先看看当时铸钱的历史背景。公元八世纪中叶,唐王朝由盛转衰,755年镇守河东、范阳、平卢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20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东都洛阳。次年安禄山自称雄武皇帝,旋攻长安门户潼关,守将哥舒翰兵败投降。唐玄宗仓皇西逃,至马嵬坡发生兵变,奸相杨国忠被杀,其妹杨环“婉转娥眉马前死”。一路上风雨如晦、凄凄惨惨到达蜀中。北上监军的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指挥唐军对叛军展开了反击。战争伊始,唐朝贮粮地河北、河东、河南、关内四道,及中央国库清河郡、洛阳、长安大都遭兵火,致“民物耗弊,天下萧然”。为了解决平叛官兵耗量巨大的经费,平衡财政供求矛盾,一方面对人民强行摊派、勒索;另一方面实行通货膨胀,发行虚值大钱。据《新唐书·食货志》载:“肃宗乾元元年(758),经费不给,铸钱使第五琦奏铸乾元重宝钱,径一寸,每缗重十斤,与开元通宝掺用,以一当十。”


  唐王朝于乾元元年七月铸行折十乾元重宝,又于乾元二年三月准第五琦之奏铸重轮乾元重宝,每枚当开元钱五十,由于比价过高,从朝廷、地方到民间纷纷毁小钱、铜器、佛像铸行大钱。初行时尚可,愈后减重钱愈多,只求其形,无论轻重。因此,民间对初铸之官样钱,颇为珍惜,一到手就藏起来,不再流通。以致后世发现极少。


  并且,当时实行虚值的通货膨胀,给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雪上加霜,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中外皆以(第五)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朝廷无奈将第五琦贬官,降低大钱比值,又以重轮乾元钱一当三,普通乾元钱一当二。其后,大小钱均一当一。自此大钱退出流通领域,多被熔铸为小钱。此二种版式本来铸量很少,屡经销熔,能够流存下来的已经是稀中之稀了。


  六、版别图片介绍


  唐“乾元重宝”背重轮下月移范

唐-乾元重宝版别及知识详细介绍

  唐乾元重宝背如意结

唐-乾元重宝版别及知识详细介绍

  唐“乾元重宝”折十背如意头、双祥云、瑞雀花钱

唐-乾元重宝版别及知识详细介绍

  唐“乾元重宝”鎏金供养钱

唐-乾元重宝版别及知识详细介绍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